CULTURE
企业文化

寻梦香格里拉

发布时间:2011-06-13
     《消失的地平线》问世以后,“心中的日月,香格里拉”这句话,甚至仅是“香格里拉”这个简短的词,成为了追梦人心中割舍不掉的一种情愫。香格里拉,这个美丽的名字中蕴藏着的千年藏文化,永恒而宁静,从容地为这片土地拂面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,让人们冥想它的模样,继而渴望走进这片灵魂的圣土,静静聆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唤。
    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,登上了通往香格里拉的大巴,沿途的一切风景都像是一个冗长的引子,让人有种想要直接翻页却又不能的失落感。但是心中那种深深的渴望和期待很快就抚平了焦躁不安的心,静静期待那一刻的到来。虽然,我不知道那一刻究竟是怎样的一刻,我只知道那一刻,心会抵达目的地,自由徜徉。为此,我不得不折服于文字的魅力,香格里拉于我而言应当是陌生的,我对于它的了解仅限于小说里的情节和随身携带的《最美云南》,却能像着了魔一般在心中燃起对它的景仰和爱慕之情。
     抵达香格里拉的那一刻,我心中那个紧绷的弦松了下来,整个人也犹如松了螺丝的零件。闭上眼睛再重新看看周围的一切,我的心还是如浮尘一般在阳光下飞舞。来香格里拉之前,我曾有着想要遁世的逃避心理,就像一个中毒已深的困兽,急迫地想要寻求解药,我以为香格里拉就是能医治我的那一剂。而事实却让人失望,遥远的香格里拉经不起现实尘埃的拍打。我看到了为了生计在马路边摆摊卖酸奶的藏族女人,又黑又皴的脸;我看到了藏文化博物馆里为了推销藏药而装腔作势的讲解员;我看到了旅行社为我们预定的“马帮菜”和导游逃遁的身影;我听到了导游勾结商贩为忽悠旅客掏腰包而精心设计的桥段……这些说到底都是为了生存,只是有的人太想活得更好,而忘了游戏规则。也许这里的海拔更高,天更蓝,云更白,景更美,可是生活永远都不会在别处,生命的落脚点总是相似的,正如那句话“c’est la vie”(这就是生活)。
 
     陈绮贞歌在单曲《旅行的意义》中唱到:“你离开我,就是旅行的意义。”听着着实让人伤感,每个流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原由,可是归根结底他们又何尝不是为了离开什么呢,或是一个人,或是一段风景,又或者只是一种情绪。
     我在云层中,做了很久的梦,当我双脚着地时,忽然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。静静地坐在上海的一家快餐店,感受着那种熟悉的家乡的味道,心里暖暖的,有种想哭的冲动。淡淡的米饭香,诱使我打开记忆的匣子,我开始想念爸妈,想念工作,想念我曾经想要逃避的一切。忽然觉得自己就像《铁皮鼓》里的奥斯卡,因为不想融入太过荒诞的世界,于是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,于是他真长成了个侏儒。可是后来当他二十岁时,当他成为孤儿,看着父亲的灵柩慢慢的被泥土掩埋时,他改变了他的决心,于是他长大了。我想奥斯卡最终还是想明白了,没有人能离开他所生活的时代,唯一能做的就是变得强大,去适应环境。如果你足够强大,也许你还能影响甚至改变你周围的一切。
     孔子有言“巧言令色鲜矣仁”,太过奢华不切实际的梦也像是个巧舌如簧的小人,把人忽悠进一个静态的虚空里。这种虚空就像米兰.昆德拉在《慢》中所说的时间的断点,在这个断点上,人们无所忌惮。香格里拉,仿佛一滴止于叶尖上的甘露,瞬间被风吹散时闪出的光影,纯净恣肆,让人着迷,却难以捕捉得到它的光彩。它那种沁人心脾的原始气息,也随着神秘感的消失雨打风吹去了。寻梦,想去实现那虚无缥缈的梦想,是件容易让人颓废的事情,有的只是一种意境美,却丢失了现实的厚重感。其实,生命之轻更加让人不堪承受。与其为了寻找而去找寻,不如活在当下,活在现实中,脚踏实地地守住自己,耐住性子,沉下心去工作去生活,相信终有一天,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综合业务办公室   戴丽君